产品导航
联系我们
全国服务热线:13933160135
石家庄市永春书画装裱厂
公司电话:13933160135
公司传真:0311-83601504
邮箱:3074096110@qq.com
公司地址:石家庄市新华区和平西路建西街太华工业园888号
您的位置:主页 > 站在中西文化的交会点上
站在中西文化的交会点上
来源:本站作者:admin发表时间:2016/6/22 8:46:12

一位美籍中国画家,作品在美国早已打开了市场,他却毅然放弃大洋彼岸安定优越的生活,来到上海,继续着自己融合中西的艺术追求。他,就是美籍华裔画家安东。
“东西方艺术,越向高层发展越接近。因为,艺术的思想和感情,东西方是一样的,不过表现方式不同罢了。”我们一见面,安东就对我开宗明义地说道。在他看来,如果说过去的西方绘画偏重再现,强调写实的话,那么后来受到中国、日本的影响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绘画,已经不再满足于对自然的客观描绘,而装裱机更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,这就类似于中国传统艺术的“写意”精神了。
我以为,正是这一基本的美学理念,引领着安东站在了中西文化的交会点上,探索自己的创新之路。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,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富有个人特色的回答:师事自然,发自心灵,借西方艺术的形式语言和色彩语言,抒中国传统艺术的神韵。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,安东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:大气抒情,意境深远,清新自然,笔调细腻,造型舒展,色彩绚丽,层次丰富,对比强烈又和谐。
安东的艺术道路,与他经历的时代、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安东祖籍河南,出身军人世家,父亲王可襄早年留学英国皇家军事学院,后长期驻守国外,解放前夕回国,定居上海。所以,安东虽因生在华盛顿而具有了美国公民身份,血脉里流淌着的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脉。他少年时就显露出绘画天赋,并先后从叶之浩、陈小翠、张守仁学习传统山水、花鸟、仕女画,从钱君匋学习书法,大力临摹碑帖。同时,他还奔走于朱屺瞻、程十发、关良、刘旦宅等名家之间,以自己的聪颖好学博得了前辈们的喜爱,成了他们府上年龄最小的座上宾。
他清楚地记得,陈小翠老师——这位首批进入上海中国画院的女画师,不但精研花鸟、仕女画,还是著名词人,文学功底十分深厚。她耐心地培养起学生对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学的浓厚兴趣,并使之逐渐领悟到文学与绘画的内在联系,最终实现绘画意境的提升。
他还清楚地记得,张守仁老师如何谆谆叮咛:若想在绘画领域有所成就,必须从传统尤其从工笔画开始,过采元关。取法乎上,犹得其中;取法乎中,必得其下。
从19岁时起,他一遍遍地临摹王蒙的《青卞隐居图》、黄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图》、孙位的《高逸图》、吕纪的《雪柳双凫图》等历代名作。他的勤奋,让各位师长欣喜不已。一次,钱君匋老师还在他临摹的《青卞隐居图》上题款,以示鼓励。
如果跟现在某些画家的艺术水准相比,安东经过20年“面壁”,中国文化、艺术的根底已经相当扎实,应该属于有成就的画家,满可以靠着“老本儿”混日子了。然而他不。1980年,他毅然离开熟悉的环境,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,开始了又一次的20年“面壁”。
在美国,他到洛杉矶市立大学进修西洋绘画,同时还不断到各大博物馆,比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、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等,去细心读画。由此,他的眼界得到了大大开拓。然而,就如一个人无法挣脱地球引力一般,中国文化的长久熏陶使安东即使生活在西方、面对西方艺术,也无法更不愿摆脱东方中国的文化情结。他总是不由自主地借由中国画的神韵去欣赏、理解西方艺术的色彩和技法,并将两者进行对比,相互渗透,又尝试着将所见、所悟通过手与笔表现出来。慢慢地,一幅幅画风新颖的作品诞生了。这些作品,显然是中国画,但色彩更丰富,更能通过自然的光色变幻抒发自己的感受。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定位。他对我说:“作为中国画家,我要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,实践东西方美学理念、绘画语言的融会贯通,取长补短,不断创新,与时俱进,尽力去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。”
他遍游中国的名山大川,又饱览美国加州如梦幻仙境般的梦诺湖、墨西哥湾边充满神奇色彩的热带雨林和一望无际的大沼泽,将大自然的精魂及其斑斓的色彩与自己的性灵融合,塑造出浸透着个性感悟的充满诗意的艺术形象。他以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来把握客观物象,所作耐读耐看。
现在,安东正以更加超然的态度来对待艺术。他视艺术创作为人生享受,在看似不经意的自由挥洒中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,从“我即是画,画即是我”的物我两忘之状态中体验生命的欢乐。唐人朱景玄在《唐朝名画录》中有言曰:“画者……穷天地之不至,显日月之不照。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,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。至于移神定质,轻墨落素,有象因之以立,无形因之以生。”我觉得,这或许就是安东正在追求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境界吧。(左图为安东画作《山林幽居》)
“东西方艺术,越向高层发展越接近。因为,艺术的思想和感情,东西方是一样的,不过表现方式不同罢了。”我们一见面,安东就对我开宗明义地说道。在他看来,如果说过去的西方绘画偏重再现,强调写实的话,那么后来受到中国、日本的影响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绘画,已经不再满足于对自然的客观描绘,而装裱机更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,这就类似于中国传统艺术的“写意”精神了。
我以为,正是这一基本的美学理念,引领着安东站在了中西文化的交会点上,探索自己的创新之路。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,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富有个人特色的回答:师事自然,发自心灵,借西方艺术的形式语言和色彩语言,抒中国传统艺术的神韵。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,安东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:大气抒情,意境深远,清新自然,笔调细腻,造型舒展,色彩绚丽,层次丰富,对比强烈又和谐。
安东的艺术道路,与他经历的时代、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安东祖籍河南,出身军人世家,父亲王可襄早年留学英国皇家军事学院,后长期驻守国外,解放前夕回国,定居上海。所以,安东虽因生在华盛顿而具有了美国公民身份,血脉里流淌着的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脉。他少年时就显露出绘画天赋,并先后从叶之浩、陈小翠、张守仁学习传统山水、花鸟、仕女画,从钱君匋学习书法,大力临摹碑帖。同时,他还奔走于朱屺瞻、程十发、关良、刘旦宅等名家之间,以自己的聪颖好学博得了前辈们的喜爱,成了他们府上年龄最小的座上宾。
他清楚地记得,陈小翠老师——这位首批进入上海中国画院的女画师,不但精研花鸟、仕女画,还是著名词人,文学功底十分深厚。她耐心地培养起学生对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学的浓厚兴趣,并使之逐渐领悟到文学与绘画的内在联系,最终实现绘画意境的提升。
他还清楚地记得,张守仁老师如何谆谆叮咛:若想在绘画领域有所成就,必须从传统尤其从工笔画开始,过采元关。取法乎上,犹得其中;取法乎中,必得其下。
从19岁时起,他一遍遍地临摹王蒙的《青卞隐居图》、黄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图》、孙位的《高逸图》、吕纪的《雪柳双凫图》等历代名作。他的勤奋,让各位师长欣喜不已。一次,钱君匋老师还在他临摹的《青卞隐居图》上题款,以示鼓励。
如果跟现在某些画家的艺术水准相比,安东经过20年“面壁”,中国文化、艺术的根底已经相当扎实,应该属于有成就的画家,满可以靠着“老本儿”混日子了。然而他不。1980年,他毅然离开熟悉的环境,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,开始了又一次的20年“面壁”。
在美国,他到洛杉矶市立大学进修西洋绘画,同时还不断到各大博物馆,比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、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等,去细心读画。由此,他的眼界得到了大大开拓。然而,就如一个人无法挣脱地球引力一般,中国文化的长久熏陶使安东即使生活在西方、面对西方艺术,也无法更不愿摆脱东方中国的文化情结。他总是不由自主地借由中国画的神韵去欣赏、理解西方艺术的色彩和技法,并将两者进行对比,相互渗透,又尝试着将所见、所悟通过手与笔表现出来。慢慢地,一幅幅画风新颖的作品诞生了。这些作品,显然是中国画,但色彩更丰富,更能通过自然的光色变幻抒发自己的感受。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定位。他对我说:“作为中国画家,我要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,实践东西方美学理念、绘画语言的融会贯通,取长补短,不断创新,与时俱进,尽力去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。”
他遍游中国的名山大川,又饱览美国加州如梦幻仙境般的梦诺湖、墨西哥湾边充满神奇色彩的热带雨林和一望无际的大沼泽,将大自然的精魂及其斑斓的色彩与自己的性灵融合,塑造出浸透着个性感悟的充满诗意的艺术形象。他以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来把握客观物象,所作耐读耐看。
现在,安东正以更加超然的态度来对待艺术。他视艺术创作为人生享受,在看似不经意的自由挥洒中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,从“我即是画,画即是我”的物我两忘之状态中体验生命的欢乐。唐人朱景玄在《唐朝名画录》中有言曰:“画者……穷天地之不至,显日月之不照。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,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。至于移神定质,轻墨落素,有象因之以立,无形因之以生。”我觉得,这或许就是安东正在追求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境界吧。(左图为安东画作《山林幽居》)